您的位置:首页 >资讯 > 消费 > 正文

拍短视频“维权”,算不算一个好主意?

来源:中国山东网 时间:2021-09-27 10:16:42

如果你是抖音、快手、或者视频号的重度用户,就会发现在短视频领域,除了游戏美女搞笑剧情之外,还有一个挺垂直的门类:

维权投诉。

这些账号的主旨,一般自称“陈述惨痛经历,维护自身权益,揭露黑暗真相”。有加盟商站在店门口天天怒斥总部的,有被开除员工天天骂企业无良的,有消费者天天喊着商家拒绝赔偿的,有家长天天哭诉教培机构不肯退费的,还有投资者天天痛骂机构割韭菜的……

人们会觉得,他们都是某个行业的“吹哨人”。

前段时间刷到一则视频,一位妈妈控诉某个南方城市的小提琴比赛“严重不公”,冠军男孩拉得五音不全,自己的女儿拉得行云流水。为彰显说服力,还放出了男孩的演出片段——从片段看,男孩的拉奏确实荒腔走板,每个动作都犹犹豫豫。

评论区马上愤怒感爆棚:黑幕!这一定是黑幕!

再前段时间刷到另一则视频,一位女士抱着孩子蹲在某企业门口,孩子拿着矿泉水和饼干,配的字幕是“带孩子来讨要个说法,又吃了闭门羹,路人看不下去,给孩子送来了水和饼干,谢谢好心人”。

评论区又是义愤填膺:企业仗势欺人!缺乏人!

你们猜,这些怒火,有没有燃烧在正确的地方呢?

我们确实看到过一些自媒体维权的成功案例。它们让我们期待公众的力量,也让那些试图掩盖的恶行无所遁形。

但遗憾的是,如果我们真的把“维权”作为主题词,符合“吹哨”标准的怕是万中无一。如果说文字类的因为门槛高,多少还能提供一点实料,短视频的维权者几乎很难提供有效的信息。

上面那两个“维权”的答案是:

那个冠军男孩的视频,被故意慢放了;而那个“吃了闭门羹”的女士,选择了压根没人上班的双休站在企业门口,手中的孩子,不过是她获得同情的“道具”。

如果我们冷静下来,把所有的视频仔细归拢,琢磨这么两个问题:

一、到底遇到了什么事儿?前因后果有没有讲清楚?还只是“摘取自己对有利的片段”,甚至杜撰事实?

二、是不是真的“没人搭理”?给出的处理结果是不是完全没有道理?

答案又是“万中无一”。

相当一部分的“维权者”,并没有做到“清晰真实完整讲述一件事”——有些是没有能力,有些是没有意愿。

没能力的,拼命输出情绪,完全不考虑表达是否符合逻辑;没意愿的,偷偷选择角度,夸大自己的有利点,对不利于自己的证据视而不见。有人站在企业门口,天天喊“我被坑害了,要开除某某”,但“坑害”这件事儿,说得云山雾罩;有人晒法院判决书,明明最后的判决有六句话,却有五句话打了码。

不然,如果这算“吹哨”,那至少是“吹偏哨”。

超过半数的维权者,并没有去尝试“正常流程”——消费过程遇到问题,不找消协;劳资遇到纠纷,不找劳动仲裁;甚至在说对方违法犯罪的时候,不报警,不找律师,不找法院……

他们的理由是:“找了也没用”。

其实,我们的社会分工没那么不堪。绝大多数的问题,按照正常流程就能解决。如果非要用自媒体“坚持不懈”维权,那也至少要证明自己在正常途径上付出过努力。

不然,如果这算“吹哨”,那可能就是观众席上的“野哨”。

还有一部分维权者,要的只是“施压”后的利益——明明已经有了清晰的处理方案,他依然在扮演“抵抗强权”的角色,直到有一天,他在直播时说:

“谢谢家人们,今天带来了许多福利,希望大家购买支持我;如果你也有和我同样的烦恼,可以私信我的小助手,我们会做好服务……”

如果你真的“拜师”,就会发现,就算“吹哨”,这个人教的恐怕也是“吹黑哨”。

维权的跑道上,确实有很多“吹哨人”,但哨声响起,你得努力分辨哪些是偏哨、哪些是野哨、哪些是黑哨。找到真的哨声,并不容易。

缺乏新证据的反复表达,当所谓的义正辞严只剩下义正辞严,也会遭遇人们的“审美疲劳”,既难凝聚共识,也难解决问题。

我们仍看到,许许多多的“维权者”,除了模仿,没有尝试过合理的处理规范,只先想着召集人手“放大声量”,"把事搞大",通篇都在煽动情绪,却不肯或无法把事情讲清楚,——以闹代诉下的正义,就算有那么一些,这也是廉价且低效的正义。

那些评论区里支持的声音,总有一天会发现——

自己的愤怒、热情,不过是这些人的工具而已。
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