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宽带 > 正文

全球快资讯:十日谈|并不清冷的蜡梅

来源:新民晚报 时间:2023-01-23 11:53:41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苏州的怡园是我经常去的,我最怀念的就是那里的一株蜡梅。

清供之物大都是应景应时而生,辞旧迎新之际则清供多为冬季所生。一来“清”字自然而然地与“冷”相联,太热闹了也就不“清”了。冬季的园林自有一番肃杀之气,这就有了“清”的意境。元人山水有“冷”的意境。设想要是植物四时如一,四季常青,整个园林分不出四季,去一次也就罢了。

苏州的怡园是我经常去的,因为那是过云楼遗址,顾氏所藏古代书画今天多在上博、南博等地,成为这些博物馆的重要藏品。现在去怡园的话,一进门就会有一股幽香,我最怀念的就是那里的一株蜡梅。蜡梅写成“蜡梅”,一次在南京大学校园里,一边观赏蜡梅,一边一位编辑朋友专门跟我讲了原委。她说古人从色泽和手感出发写成“蜡梅”,因为花瓣摸上去有蜡的感觉。她还专门找来《世界蜡梅》一书,书名翻译为WAX SHRUBS IN WORLD。

《清稗类钞》提到“蜡梅为落叶灌木,叶为长卵形,对生。冬时开花,外黄,内略带紫色。原名黄梅,本非梅种,以其与梅同时,香又相类,花瓣似撚蜡所成,故名”。

清供之物大都能从大自然移至室内。“移花兼蝶至;买石得饶云”,用了大自然的一花一木,一草一石,或抚摸取其质,或呼吸取其香。白蕉画兰花,方去疾为其刻了一方“养鼻先生”。我想擅长画梅花的何尝不能用这方印。

袁中郎《瓶史》里说“梅:折不可太烦,择其有韵古怪,苍藓鲜皴者。宜古铜瓶贮之。甚寒时则铜亦绽裂。须用汤入盐少许,将花折处火燎之。然后插瓶,仍用纸塞瓶口。”“一法,用肉汁去浮油,入瓶插梅花,则萼尽开而更结实。”或云梅瓶入朱砂四两,常浇以水,亦自能作花结实”。古人的各类“玩法”有些不可思议,横竖一个“闲”字,现代人不能理解的也就是这个字。

知堂老人说知识是苦的。读书清苦,台子上除了青山乱叠的书之外,总要有一些“清玩”。要是以四时应之,蜡梅肯定是不错的选择。且不说蜡梅的清香沁人心脾,要专享这样的感觉可以去花园。作为书斋清供之蜡梅就与庭中的蜡梅不同。比如插梅的容器,枝干的造型,都是容我安排,由我做主。我最为醉心的是落下的蜡梅花朵,或在读书时顺便夹到书内,或放在水盆之中,花朵会浮在水面上,这时连水都是香的。

记得外公家有一盆蜡梅,是种在紫砂花盆里的,每到春节前夕总是成为房间里的主角,那时候加上热水汀的作用,原本凌霜傲雪的蜡梅的香味好像也变得浓烈起来。从室外进门,一股暖气伴随着香味扑面而来。我一边脱外套,外公一边说不要脱,不要冷。怀念外公家的鱼缸,怀念外公家的蜡梅,怀念外公家的年夜饭。(施之昊)

标签:

相关阅读